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侨生国情教育的方针政策,增进境外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认知与认同,4月11日,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组织全体境外学生,赴陕西历史文化与民俗地标开展首期国情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走访袁家村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乡村振兴的时代风貌。

活动首站,师生们走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一号坑、二号坑及文物陈列厅,近距离观摩栩栩如生的陶俑军阵与珍贵出土文物,不仅了解了秦代历史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更体会到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精神内核。来自2022级俄罗斯籍留学生刘小蓝表示:“作为留学生,亲眼看到两千年前的陶俑军队,每个陶俑的脸和衣服都不一样,连头发丝都刻得很仔细,真的很佩服古代工匠的手艺。站在一号坑前,那么多陶俑排成队形,像真正的军队一样,比在课本上读到的更生动。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推荐其他留学生朋友都来看看,能更深入地感受中国。”




下午,师生们转赴具有“关中印象体验地”之称的袁家村,开启民俗文化体验之旅。青砖灰瓦的明清风格建筑、传统手工作坊、地道关中美食与非遗技艺展示,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来自2024级台湾学生邓之涵表示:“在这里我品尝了地道的陕西美食,欣赏了很多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了解了袁家村从贫穷落后到富荣繁荣的转型之路。袁家村的发展奇迹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



以“历史+现实”“观摩+体验”为主线,此次国情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的热烈反响中圆满结束,旨在帮助境外学生从多维度理解中国文化的根脉与当代社会的融合发展。参与学生纷纷表示,活动既深化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增进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未来我校还将继续以国情教育为抓手,策划组织更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感言:
1、2024级香港学生关慧琪:
首期国情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与活力。上午在兵马俑博物馆,两千年前的恢弘军阵震撼人心,导游生动的讲解让我读懂了"地下军团"承载的历史密码。中午在袁家村品尝地道陕西凉皮,在传统民居与现代文创交融的村落里亲手体验了当地民俗文化。这场跨越时空的行走课堂,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更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子在互动中建立起文化共鸣。
2、2024级香港学生黄心羽:
踏入兵马俑,千军肃穆的陶俑以精湛工艺诉说着秦文明的辉煌,考古工作者清扫尘土的专注让我读懂传承的重量;漫步袁家村,感受到了村民用集体合作模式将乡愁化为“共富密码”,作为香港学生,这次活动让我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根系与当代脉搏,秦俑承载的开放包容,恰如香港融汇中西的底色;袁家村的“逆生长”,更让我思考如何以湾区视野助力乡土新生。我们不仅是历史的阅读者,更应成为文明的接力者——在古今对话中筑牢认同,于家国叙事里书写香港青年的担当。
3、2024级台湾学生邓之涵:
这次活动是上午参观兵马俑,下午参观袁家村。我是第一次去看兵马俑。导游讲的也很详细,从一开始出发就在车上就开始根据时间线梳理历史事件,在展馆内,我看到了秦朝兵马俑,每一尊陶俑都栩栩如生,面部表情发式服饰各有不同,他们手持兵器严阵以待仿佛随时准备出征,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辉煌的历史。
中午我们去了袁家村,一进去仿古建筑错落有致,每一条街每一条小巷都有一条小溪,环境卫生很好,在这里我平常到了地道的陕西美食欣赏了很多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我了解到袁家村从贫穷落后到富荣繁荣。袁家村的发展奇迹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这次活动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真是收获满满!
4、2024级香港学生杨凯思:
上周五上午,先后观看了几个坑位的兵马俑历史博物馆,看到很多面相庄严、身姿挺拔的人俑,感受到了千年前秦王朝的肃杀之风,令人望而生畏,兵马俑是千年前秦人杰出的艺术品,令人大开眼界。
5、2022级俄罗斯籍留学生刘小蓝:
上周五参观了兵马俑,非常震撼!作为留学生,亲眼看到两千年前的陶俑军队,每个陶俑的脸和衣服都不一样,连头发丝都刻得很仔细,真的很佩服古代工匠的手艺。站在一号坑前,那么多陶俑排成队形,像真正的军队一样,比在课本上读到的更生动。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推荐其他留学生朋友都来看看,能更深入地感受中国!谢谢这次难忘的经历!
6、2024级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娜兹:
兵马俑博物馆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我非常喜欢它,天气非常好,这个地方的历史很有趣,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我们今天和我的朋友和老师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感谢我的老师,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地方。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好汉语,了解中国更多的历史和文化。
撰文:梁潆文
照片:肖春霞
审核:高纯华